欢迎来到懒人文库! [免费注册] | [登录] QQ登录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再一次看梵高PPT课件

38页
  • 卖家[上传人]:清华君
  • 文档编号:1786
  • 上传时间:2025-04-23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24.52 MB
  • 再一次看梵高PPT课件1 再一次看梵高PPT课件2 再一次看梵高PPT课件3 再一次看梵高PPT课件4 再一次看梵高PPT课件5 再一次看梵高PPT课件6 再一次看梵高PPT课件7 再一次看梵高PPT课件8 再一次看梵高PPT课件9 再一次看梵高PPT课件10
    还有 28 页未读 ,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
    文档价格

    ¥18.00

    VIP

    免费下载

    了解会员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联系我们
    • 主讲人:xxx 日期:XX月XX日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 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 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 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在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 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 的一生。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 我将不再眷恋人间 ——《亲爱的提奥》文森特.梵高 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 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 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 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莫奈 雷诺阿 德加 前 后 期 印象派代表 期 塞尚 梵高 高更 梵高是一个对自然、生活都怀有真挚的爱的人,又是一个被社会、被生活所抛弃的人。 梵高的悲剧是当时社会制度造成的,不能简单的把他看成是个精神不健全人的结果。 像他这种出生低微而又刚正不阿的人,在当时的社会里是没有地位的,无法找到出路。 爱与背弃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梵高的悲剧人生。 而他又是幸运的,如寓言中所说,上帝总是把他的宠儿放在最艰苦的地方。如果不是 经历磨难,梵高就不会把他的一腔热情转化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 他的画风已经深刻的影响了20世纪的美术创作发展,他将主观情感注入到对画面的探 索,直接启发了表现主义艺术的产生,20世纪的现代艺术由此敞开了一扇大门。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 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 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 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梵高的生活十分穷困潦倒,他没有经济来源,只 能依靠唯一理解他的弟弟塞奥。 梵高生活、健康状况不好,这使得他体会到许多 常人体会不到的痛苦。 1853 3月30日 文森特梵高 1857(4岁)梵高弟弟 提奥(Theo van Gogh)出生 1861(8岁)进入小学读书 1863(16岁)经由画商叔叔介绍,进入巴黎古比尔画廊海牙分店工作 1873(20岁)5月转到古比尔公司伦敦分店工作 1874(21岁)7月向房东女儿求婚失败,受到极大打击 1875(22岁)5月转到巴黎古比尔总店工作10月父母搬到埃顿 1876(23岁)4月被古比尔解雇 1878(25岁)7月进入布鲁塞尔传教士学校学习宗教,但没有取得毕业任命书,12月毅然前往比利 时矿区博里那日从事牧师工作 1879(26岁)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 1880(27岁)10月前往布鲁塞尔(Brussels)学画。留有美术学院的入学纪录,详细情况无法考证 1881(28岁)4月返回埃顿,爱上刚刚丧夫的表姐凯(Kee Vos-Strickeer),担又被拒绝。来到海牙, 在已成为画家的表兄安东莫夫(Anton Mauve)家学画。 1882(29岁)与莫夫绝交,生活陷入困境。与妓女西恩(Sien Hoornik)同居。创作第一批油画 1883(30岁)9月父母搬到纽南(Nuenen),12月到纽南与双亲同住 1885(32岁)3月26日梵高父亲去世。4至5月完成《吃土豆的人》,11月到安特卫普学习绘画 1886(33岁)2月突然前往巴黎,与提奥同住。结识印象派机 后印象派画家毕沙罗、高更、劳特累 克、修拉和塞 尚等。作品受印象派影响很大。 1888(35岁)2月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创作,进入创作高峰。代表作:《向日葵》5月租下著名 的“黄屋”(黄房子),梦想建立“画家之家”10月20日高更到阿尔与梵高同住12月23日梵高因 过度劳累而精神失常,与高更发生冲突,将右耳割下一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 1889(36岁)4月提奥结婚,5月8日梵高自愿前往圣雷米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并继续创作 1890(37岁)1月卖出生前第一幅油画“红色葡萄园” 1月31日提奥之子出生,与梵高同名,都叫文森特(Vincent) 5月17日前往巴黎 5月21日去小镇奥维尔接受医生加歇的治疗 7月27日这天是星期天,在外出作画时开枪自杀,但没有立即死去,被人抬回 7月28日早提奥到奥维尔 7月29日黎明梵高逝世 7月30日举行梵高的葬礼 梵高死后,弟弟提奥痛苦万分。六个月后,1891年1月25日,提奥去世了。后 来,他们被共同葬在了奥维尔墓园。 失 频 繁 败地 原更 因换 之工 一 作 第一份职业:前途光明的画廊职员 第二份职业:贫困生的老师 第三份职业:临时工传教士 第四份职业:自学成才的非主流画家 第四份职业的另一种定义: 极度勤奋的天 才画家,一生画了800幅素描、850幅油画 失败原因之二 绘画风格遭受排挤 十年仅卖出一幅画 失败原因之三 绘画生涯基本无经济 收入,靠接济为生 失败原因之四 感情反复受挫 这样的一些严重的挫折 虽然让他在精神上遭受 了严重的打击,但并没 有影响他对绘画的热爱, 他将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他的 画面当中。 1 天才的出生以及父母 的影响 2 幸福充实的童年生活 3 参加工作、第一次感 情受挫 4 决心继承父业,做一 名传教士 5 对宗教产生怀疑,决 定投身艺术。 6 创作道路初期 7 与弟弟同住,一改往 日抑郁的作画色调 8 来到阿尔激情创作 9 邀高更同住 10 割耳事件的发生 11 绝望的后期创作 1、天才的出生及父母的影响 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威廉梵高出生在荷 兰布拉般特省准德尔特。父亲是一名新教牧师。 母亲颇具绘画天赋,父母的影响对梵高未来的 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幸福充实的童年生活 梵高8岁进入家乡的乡村小学就读,一年后回家 自学。中学时代梵高就握了英语和法语、德语。 对书籍也有着强烈的兴趣。 3、参加工作、第一次感情受挫 梵高于1869年进入古比尔(Goupil)公司的海牙分店,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伦勃朗(Rembrandt)、米勒(Millet)、德拉克 洛瓦(Delacroix)等优秀画家的作品。 16岁的梵高经叔父介绍到一家美术行当小职员,他诚实可靠,聪颖勤奋,不久晋升。1873年梵高20岁被调到英国伦敦的 分店。在伦敦,他对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一见钟情。梵高认识了尤金妮亚之后,就完全改变了他以往的个性,对尤 金尼娅展开猛烈追求,但被坚决地拒绝了。这个沉重的打击几乎让梵高绝望,他的心仿佛被人掏走了一样。求婚的失败, 招呼顾客也无精打采。老板见状将他解雇。此后他以当牧师为目标,进入布鲁赛尔的牧师养成所,1879年26岁到偏僻的 矿区传教。 1880年,在画店工作的弟弟提奥接济梵高去学画。尽管经济情况非常不乐观,但是绘画给梵高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让他 暂时忘记了对尤金妮亚的思念。这时期,他勤练素描,画农夫,画矿工,画劳动者,他不愿遵照传统画石膏像,那是虚 假的,他希望能画出表现人性的东西。 3、参加工作、第一次感情受挫 1881年,梵高回家探亲,见到了在他家里做客的刚成为寡妇的凯表姐,凯表姐热情而大方,她的美丽几乎使梵高沉醉。凯使他重新认识了 爱情,理解了爱的真谛。然而,在19世纪的荷兰,和表亲结婚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禁忌。而且,让梵高伤心的是,和他的初恋尤金妮亚一样, 凯对他几乎也没有任何兴趣。 尽管遭到凯表姐无情的拒绝让梵高伤心不已,但他仍然勇敢地决定去叔叔家找凯表姐。只是得到了叔叔更强硬的回答:“你永远不可能和 她在一起!”巨大的悲伤充斥着梵高的心,使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备受摧残。梵高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受到如此残酷的爱情挫折的他没有 奢求,只希望能独立地生活下去。 经历了两次爱情的挫折后,梵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画画上。 在画素描时,梵高认识了曾做过妓女的克里斯蒂娜。梵谷要求她当他的模特儿。由于梵谷那时很穷,也没有办法给个模特儿满意的薪水, 两个人你来我住,感觉很是投机,让他萌生了结婚的念头。克里斯蒂娜也想尽量做一个贤妻良母。 尽管外人对他们指指点点,但两个相爱的人义无反顾地决定:当焚高每月能赚到l50法郎时就结婚。然而,克里斯蒂娜虚弱的身子需要大 量的营养品。而对绘画近乎痴迷的梵高,把大量的钱花在了买颜料和雇模特上,这一切使得克里斯蒂娜心疼不已,两人的矛盾日渐加深。 最终,由于梵高无法赚到150法郎的月薪,他与克里斯蒂娜彻底断绝了关系,结束了自己的第三段爱情。 4、决心继承父业,做一名传教士 “人来到世上,不仅仅是为了享受快乐,甚至也不 能仅仅停留于诚实。人来到世上应该为人类做些大 事,应当争取崇高,克服粗俗,这种粗俗几乎围绕 着每个人的生存”。 “整部圣经只有一个原则、一个真理——光明要照 耀黑暗,从而使黑暗转变为光明。现在谁最需要光 明呢?由经验得知,在黑暗的地层底下采煤的人听 到福音都会感动而欢喜。” 梵高传福音 1879年6月,他到贫困的矿区担任非神职的牧师去传 福音,村里的矿工及家属们生活困苦,文生为了要 受到矿工及家属们的认同,将自己涂黑抹脏,并跟 着工头到不见天日又缺乏新鲜空气的矿坑巡查,甚 至将自已仅有的一点钱、食物及衣物分送给村民, 帮助他们渡过寒冷的冬天,自已反而染上一身的病。 矿工悲惨贫穷的生活不仅激起了梵谷传播福音,改 良社会的雄心,也唤醒了他的艺术热情。他写道: 「我经常画至深夜,既为了留做纪念,也为了加深 我对周遭事物情不自禁的感触。」他的传教活动, 虽以失败告终,但这段生活对他来说并非毫无益。 5、对宗教产生怀疑,决定投身艺术 尽其所有接济那里穷苦的人们,帮助矿难中的伤者 和病人,却被教会解聘。使梵高对宗教产生了怀 疑——宗教到底属于谁?上帝真的存在吗?经过一 番痛苦的思考之后,梵高决定投生艺术,这一年他 27岁。 梵高献身艺术 在矿区的八个月,他画了大量的素描,而且正是在 这里,使他立志献身艺术。此后,梵高经历了许多 感情及生活上的波折,重新回到家中。他在家居住 期间,画技有了惊人的进步。他废寝忘食地工作, 画了近两百件的习作。 6、创作道路初期 1883年9月,梵高离开海牙去了荷兰北部的德伦特省。 12月,梵高完成了他早期最准要的代表作《食土豆 的人》“我试图清楚的表现这些在油灯下吃土豆的 人是如何用他们伸进盘子的那同一只手挖地,以便 使画面表现出体力劳动以及他们如何诚实的谋生。 我想使人们对完全不同于我们文明的另一种生活方 式有一个印象。所以,我根本不企求得到每个人的 喜欢或赞赏。”正是这幅画确立了梵高日后在美术 史上的大师地位。 7、与弟弟同住,一改往日抑郁作画色调 1886年3月,梵高来到巴黎与弟弟同住。巴黎的印象 主义绘画艺术的艳丽色彩和轻松的笔触使梵高一改 往日阴郁的色彩。《唐古伊老爹肖像》是体现梵高 这一时期特点的代表作。 运用了印象派和点彩派的笔法,以浮世绘版画为背 景,将唐古伊老爹布置在前景的正中,画面色彩绚 丽和谐,造型坚实有力。有人评论说,“唐古伊被 描绘成具有东方特征的‘菩萨’。 8、来到阿尔激情创作 梵高离开巴黎,前往阿尔。梵 高在这里找到了浮世绘的日本 风光,不顾一切的投入到创作 中去,《吊桥和马车》、《落 日下的播种者》等大量作品都 创作于这个时期。 9、邀高更同住 梵高邀请高更到阿尔来一同 生活,高更接受了邀请。著 名的《向日葵》就创作与这 个时期。向日葵在梵高眼里 是光的象征,它的每一种形 态都蕴含着生命的寓意。 10、割耳事件的发生 梵高邀请高更来与他同住,梵高为高更准备画具, 布置画室,梵高心中高更是他的好朋友及绘画上的 好老师,但他们两人的性格差异很大,相见的兴奋 没过多久,梵高和高更两人就开始争吵。终于在两 个月后的一次争吵,导致众所周知的梵高割耳事件。 梵高邀请高更来与他同住,梵谷为高更准备画具,布置画室,梵谷心中高更是他的好朋友及绘画上的好老师,但是他们 两人的性格差异很大,相见的兴奋没过多久,梵高和高更两人就开始争吵。终于在两个月后的一次争吵,导致众所周知 的梵高割耳事件。 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梵高几乎都在阿尔医院和圣雷米精神病医院中度过的。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以《星月夜》最为著 名 。 扭动升腾的丝柏,呈漩涡状翻滚的天空,海浪般起伏的山峦,狂躁运动着的大自然几乎要将那一小片宁静的村社吞噬, 使人顿生出一种无以言状的恐怖。梵高幻想中的大自然,映射出了他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11. 绝望的后期创作 1889年梵高自愿住进圣雷米精神病院。一年后转院到巴黎,《加歇特医生》就创作于这一时期。 一个月后,弟弟来信告知梵高两个不幸的消息。一是于梵高的侄子生病了。而另一个是,弟弟准备辞职。弟弟的决定把梵高推向了绝望的 深渊。“前景越发暗淡了,我根本看不到幸福的未来。” 在梵高生命最后的两个月里,他贫病交加,一步步走向彻底的混乱与绝望。我们从他最后一幅油画《麦田群鸦》,已经看到他的绝境。大 地乌云的倾压下,恐惧、压抑、惊栗,预示着灾难的风暴即将来临。三条道路伸往三个方向,道路的尽头全是一片迷茫与阴森。这是他生 命中最后一幅逼真而可怕的写照。也是他留给世人一份刺目的图像的遗书。他给弟弟迪奥的最后一封信中说:“我以生命为赌注作画。为 了它,我已经丧失了正常人的理智。”在精疲力竭之后,他终于向狂乱的病魔垂下头来,放下了画笔。 1890年7月27日他站在麦田中开枪自杀。被枪声惊起的“扑喇喇”的鸦群,就是他几天前画《麦田群鸦》时见过的那些黑黑的乌鸦。 随后,他在奥维尔的旅店内流血与疼痛,忍受了整整两天。29日死去。离开了这个他疯狂热爱却无情抛弃了他的冷冰冰的世界。冰冷而空 白的世界。 1、梵高的理想。他早期的理想是做个传 教士,想把关爱带给每一个贫穷的人, 但却被教会解雇,失败后把热情转向绘 画,但在生前只卖出一件作品《红色葡 萄园》。 2、梵高是一个热情的人,在穷困潦倒的 情况下,他用向日葵欢迎高更的到来, 强烈地希望和高更一起成立一个画室之 家,在那里能够共同探讨艺术,梵高十 分的敏感,当在艺术观上与高更产生争 吵后,他在盛怒中追杀高更,在高更这 位他最崇拜的朋友逃走后,梵高在痛苦 中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还把自己悲伤的 样子画了下来。 我认为这是伟大人物经历中一幕悲剧……他们往往在作 品被公众承认以前就死了;在他们活着的时候,他们遭 受着为生存而斗争中的障碍与困难的不断压迫。 我对书本有一种不管怎么说总是不可抑制的热情……就 正如我要吃饭一样。 谁在爱,谁就在活着,谁活着,谁就要工作,谁工作, 谁就有面包。 “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 理智已近乎崩溃......”-梵高逝世之日在他身上发现的 致提奥的信中的话 “我的生活,从根基上被破坏,我的脚只能颠破着走。” “我被关在笼子里,我被关在笼子里,我需要什么有什 么,傻瓜!我能得到的我都有!啊,上帝,自由--像 别的小鸟一样,做一只小鸟吧。” “向日葵称得上是我的东西”——梵高 “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 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我要让这些画配上最精致 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象哥特式的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 “高更前几天对我说,他在莫奈家看到一幅向日葵的油画,向日葵插在一 个精美的日本花瓶中,不过他还是比较喜欢我画的这一幅。”——梵高 “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 色彩,为自己雪耻......”——梵高 在梵高的世界里,一切都在裂变、躁动、飞旋与不宁。 但这种听凭病魔的放肆,却使他 的绘画达到绝对的主观和任性。 于是他绝世的才华,刚劲与烈性 的性格,艺术的天性得到了最极 致的宣泄。 一切先贤偶像、艺术典范、惯性 经验,全都不复存在。 在世界艺术史上,没有任何一位画家像梵高一样得到 世人如此的崇敬和热爱。但这一切对梵高来说来得太 晚。在生时他从未感受过被崇敬和被热爱的滋味。他 所晓得的,是饥饿的滋味,被人鄙视的滋味。他留给 这个世界的是他遗言中的感悟:“痛苦便是人生。我 很痛苦,我一生一事无成 ”以及他的艺术——充盈着 烈火的激情、喷张的热血,拼尽生命的力量拒绝平庸。 主要题材 大自然 社会底层人士 生活 主要画作系列 自画像 星空 麦田 柏树 向日葵 艺术特点 a、内容:注重对生 活的感受 b、用笔:颜料厚、 笔触明显,用笔奔放 c、色彩:色彩艳丽, 钟爱黄色、蓝色 时代背景 在梵高的那个时代, 一些艺术家已经不满 足于像印象派那样停 留在对物象的表面光 色的兴趣上,他们主 张表现艺术家的主观 世界,认为艺术无须 与客观真实一致,梵 高就是其中一个。 生平简介部分 提供的信息 梵高喜爱这类 题材的原因 向日葵 做教士的理想,对太阳的热 爱,对生命的渴望 梵高喜爱向日葵,因为它有 着太阳般的光辉,象征着光 明和生命。他用向日葵来装 饰自己的房间以迎接的到来, 显示了他的热情 麦田、柏树 在那段梵高去世前与塞奥的 对话中,他们提到了童年在 荷兰的美好生活,在麦浪中, 柏树下玩耍。 是梵高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在梵高的笔下,柏树燃烧着, 像火般的燃烧,麦田在阳光 下闪耀、悸动、挣扎、起伏、 回旋,那是梵高的痛苦和对 故乡深切怀念的灵魂体现。 下面让我们欣赏一段优美的MV视频,伴着影片里面以梵高名字命 名的歌曲《文森特》(《Vincent》)来再次回顾一些梵高的经典 之作,在大师面前,我们是永远的学生,请同学怀着一颗虔诚的心 去看,去听,去欣赏这段视频!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纪念馆前,人们总能听到这首歌,她一遍 一遍的放着,永远让人感动,让人怀念! “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这就是太阳。” 在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他作品中 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 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 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 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 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 术著作。 主讲人:xxx 日期:XX月XX日
    TA的资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用户协议 - 常见问题
    ©2018-2022 lanrenwenku.com 懒人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 | 赣ICP备20002542号  | 赣公网安备 36012202000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