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墨中国风“秉天地正气传三苏家风”家风家训教育PPT课件
26页









文档价格
¥18.00
VIP
了解会员
免费下载
三苏文化苏轼一家介绍
秉天地正气 传三苏家风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主讲人:xxx
日期:XX月XX日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哪一家,能像苏氏家族一样培养出三位杰 出人才,占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席之地,被传为千古佳话。
苏氏父子三人为文、为人、为政,都被后人推崇为理想的标杆。 三苏之所以为历代传扬,与其醇厚家风有很大的关联。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氏家族,共同探寻他们的优秀家风。
壹 读书正业苏洵
目 贰 为政清廉苏轼 录 叁 孝慈仁爱苏辙
肆 非义不取程夫人
第壹章
读书正业苏洵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哪一家,能像苏氏家族一样培养出三位杰出人才,占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席之地, 被传为千古佳话。
读书正业苏洵
苏 1 汉四学辙均家尤笔传
洵 0 族川家合被”擅势世
( 6 ,眉,称列。政雄。
1 6 眉山与“入苏论健
年州人其三
洵,,
0 )眉)子苏“长议有
0 ,山。苏”唐于论《
9 字(北轼,宋散明嘉
年明今宋、三八文畅祐
-允属文苏人大,,集
,
》
读书正业苏洵
自古以来,读书正业 是每个读书人使命和目标 古人通过读书来实现自己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 三苏读书的故事为世人所称道 哪怕在多年后的今天 对我们的学习生涯仍有重要意义
读书正业苏洵
苏洵年少时纵游天下,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在三 十七岁时却又经历科举失败。此后他调整了治学方向, 放弃科举考试,闭门苦读十数年,终于大器晚成,创作 了出《六国论》等流传后世的经典政论文。
苏洵鉴于自己少年不学,老大“无成”的教训,对苏轼 兄弟俩自小进行精心培养。二苏小时候同普通孩子一样 贪玩,不爱读书。苏洵对孩子不进行“棍棒”教育,而 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入手,积极引导,诱 其入门。
读书正业苏洵
每当孩子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他们能看得见的一个角落里看书,聚精会神,神采 飞扬。当孩子们围过来时,他又将所读之书“藏”起来。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这个 “怪现象”以为他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便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渐渐 地,他们也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从而驶入了成才的正轨。
在今天,很多家庭的父母或许会采用专断的方式教育孩子。然而,面对孩子的顽皮, 苏洵却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正是由于父亲苏洵的正确引导和家庭的良好学习氛围, 才使得苏轼兄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此奋发读书,成为文学大家。
第贰章
为政清廉苏轼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哪一家,能像苏氏家族一样培养出三位杰出人才,占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席之地, 被传为千古佳话。
为政清廉苏轼
苏仲居苏眉山城家史
轼,士仙州市,、治
,号,
眉 ) 北美水
字铁世、山人宋食名
子冠称坡 ( ,文家人
瞻道苏仙今祖学、。
,人东
四籍家画
一、坡,川河、家
字东
汉省北书,
和坡、族眉栾法历
,
为政清廉苏轼
“人无清一苏被他离
水以论正直轼世的不
以廉历廉是在人清开
清为史洁人为所风三
为尊如、民官称高苏
贵”何勤的期颂节家
,
变政期间
品风
迁廉盼为
质的
政
政
的熏
清
形陶
廉
成
为政清廉苏轼
苏洵曾言,“王公贵人,可以富贵人者,肩相磨于上;始进之士,其 求富贵之者,踵接相接于下。而洵未尝一动其心焉,不敢不自爱其身 故也。”苏洵的言行影响着苏轼兄弟,使二苏都成为了清正廉洁,具 有风骨的伟人。
在清廉家风的熏陶下,苏轼一生坚持“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 弥留之际仍说道“吾生不恶,死必不坠”。纵观苏轼从政一生,不管 是他留下的诗歌篇章,还是他的从政实践行迹,都是一身正气,铁骨 铮铮,坚持操守,一生清贫。
我们应该学习苏轼清廉高节的品格,坚持清正无私,克己奉公。在生 活与工作中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坚守本心,永葆廉洁 本色。
为政清廉苏轼
《六事廉为本赋》节选
苏轼
事有六者,本归一焉。各以廉而为首,盖尚德以求全。官继条分,虽等差而立制;吏 功旌别,皆清慎以居先。器尔众才,由吾先圣。人各有能,我官其任;人各有德,我 目其行。是故分为六事,悉本廉而作程;用启庶官,俾厉节而为政。善者善立事,能 者能制宜。或靖恭而不懈,或正直而不随。 法则不失,辨别不疑。第其课兮,事区别矣;举其要兮,廉一贯之。蔽吏治之否臧, 必旌美效;为民极之介洁,斯作丕基。所谓事者,各一人之攸能;所谓贤者,通众贤 之咸暨。拟之网罟,先纲而后目;况之布帛,先经而后纬。于冢宰处八法之末,厥执 既分;在西京同大孝之科,于斯为贵。乃知功废于贪,行成于廉。苟务渎货,都忘属 厌。
第叁章
孝慈仁爱苏辙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哪一家,能像苏氏家族一样培养出三位杰出人才,占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席之地, 被传为千古佳话。
孝慈仁爱苏辙
苏 1 由颍 ( 时唐
辙 1 ,滨今期宋
( 1 一遗属官八
1 2 字老四员大
0 年同
川、家
3 叔。 ) 文 \\\"
9)
眉人学之
年,,州。家一
字晚眉北,。
- 子号山宋 \\\"
孝慈仁爱苏辙
孝是苏孝苏将内
顺中氏悌辙“化
父华家的在孝于
母民族优家慈心
,族自良风仁
尊的古家的爱外
敬传就风影”化
兄统有
响
于
长美
之
行
德
下
孝慈仁爱苏辙
苏洵在《族谱后录下篇》中这样忠告后人:“事父 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薄于 为己而厚于为人。”
苏辙谨记父亲教导,传承和发扬了孝慈仁爱的优良 家风。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以京官大理评 事的身份,到陕西凤翔任签判,本来苏辙也要外放 任职,因不能让老父亲独自在京,苏辙索性辞官不 做,与妻子史氏留在汴京照顾父亲。
孝慈仁爱苏辙
苏轼与苏辙之间兄弟之情同样使人动容。自嘉佑六年(1061) 苏轼与其弟分手离京师任凤翔府判官,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两 人宦海沉浮、离多聚少,再也不能像年少时朝夕相处、相亲 相伴。他们就用以诗文唱和来表达浓烈的亲情和久别的思念。 其中苏轼的经典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被后人 传颂,用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
千万经典,孝悌为先。三苏家风中的“孝慈仁爱”集中体现 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我们应该向苏辙学习,懂得感恩, 对待父母多些耐心,多些陪伴;对待长辈多些尊敬,多些体 谅,努力实现家和万事兴。
第肆章
非义不取程夫人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哪一家,能像苏氏家族一样培养出三位杰出人才,占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席之地, 被传为千古佳话。
非义不取程夫人
程 1 青青自仪勉个的氏起
夫 0 神神幼,励儿启与并
人 5 (县熟 1 夫子蒙孟称
( 7 今)读 8 君—教母为
年四人诗岁读—师、“
1 )川,书同书苏。岳三
0
省出,苏,轼后飞大
1 ,眉身深洵又、世母贤
0 眉山名知结是苏将亲母
- 州市门礼婚两辙程一”
,
,
。
非义不取程夫人
君取这“二坚成
子之一非苏守为
爱无准义在正堂
财道则不其道堂
与取母
正
取必三”亲光正
之生苏相的明的
有祸家符教磊君
道殃风
导落子
中
之
的
下
非义不取程夫人
程夫人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对苏家兄弟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在她身上体现最明显的就是仁慈有爱,诚信廉洁,还有正直高洁的 品格。
在著名的《前赤壁赋》中,苏轼强调,“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非义不取”的品格源自母亲的教导。苏轼在《记先夫人不发宿藏》 中,曾回忆起母亲程氏夫人的往事。
传说在苏家故宅,两个丫鬟无意间从地里挖出一个瓮。众人猜测,瓮里可能 装有金银珠宝,迫不及待想打开看看。程夫人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命 人用土将陷下的坑填好,告诉大家那东西是前人埋下的,不属于苏家的东西, 谁也不准去挖取。
非义不取程夫人
程夫人用这件事教育苏家兄弟:“君子爱财,取之有 道,非分之财一分一厘不可妄取。做人要堂堂正正, 这是做人的准则,务必牢记。
我们应该践行三苏家风中的“非义不取”准则,在 道德的前提下追求金钱。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心安 理得,才能理直气壮。即使我们追不到金钱,也能 坚守正道,不失节操。
三苏坟
苏东坡祖籍河北栾城,出生在四川眉山。他一生坎坷,曾多次在地方为官,足迹踏遍全国各地, 而这位文坛旷世奇才最终选择了位于现在河南平顶山市的郏县茨芭镇小峨眉山作为他永久的休憩 之所。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苏轼在去 世前曾与苏辙有过书信往来,他在书信里说:“葬地,弟请一面果决。八郎妇可用,吾无不可用 也。更破十缗买地,何如留作葬事,千万莫循俗也。”苏轼在这里明确表态,只要兄弟二人能够 葬在一起,埋葬哪里都可以。苏轼建议丧葬从简,不拘泥于世俗礼节,珍惜兄弟之情,他高尚的 品格为后人所称颂。
正如林语堂为苏轼写过的传记中所述:“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 是万古不朽的。”一代大文豪埋骨郏县,也为平顶山市和郏县增添了文化上的厚重,世人将会永 远铭记苏轼傲然的风骨和不朽的诗篇。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建设 注重以家风传承育人兴家 古往今来,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 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三苏文化苏轼一家介绍
谢谢观看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主讲人:xxx
日期:XX月XX日
TA的资源
新上传的文档
热门下载

2022-12-12 2页

2025-04-15 17页

2022-12-11 2页

2022-12-19 2页

2022-12-20 2页

2022-09-08 22页

2025-04-15 16页

2022-12-18 4页

2022-12-24 2页

2022-09-14 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