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渊明生平成就介绍文学常识PPT
20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0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文档价格
¥16.00
VIP
了解会员
免费下载
陶渊明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主讲人:懒人文库20XX年1月1日文学常识之陶渊明介绍PPT模板WENXUECHANGSHIZHITAOYUANMINGJIESHAOPPTMUBAN壹认识陶渊明RENSHITAOYUANMING贰陶渊明的生平TAOYUANMINGDESHENGPING叁陶渊明的成就及评价TAOYUANMINGDECHENGJIUJIPINGJIA肆陶渊明的作品及典故TAOYUANMINGDEZUOPINJIDIANGU目录认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第一部分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陶公生于晋宋易代之际,故《晋书》、《宋书》、《南史》对其均有记载,三版皆存不同;又昭明太子撰《陶渊明集》,系传一篇,这四者都是现代学者研究渊明生平的重要参考资料。五柳先生的由来五柳先生指的是陶渊明,陶渊明撰有《五柳先生传》在这篇散文中一开头陶渊明就交代了五柳先生这个称号的来历他称因为家旁边有五株柳树,所以才得名为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传》的开头就说明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而陶渊明本身就比较喜欢田园生活,冲淡自然,所以以树为号,也能体现出他的淡泊天然陶渊明的生平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第二部分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早年生活“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家世少年儒家道家游宦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涯。陶渊明的仕宦生涯二十九岁时,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经钱溪使都,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义熙四年(公元408年)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元嘉四年(公元427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陶渊明的成就及评价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第三部分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咏怀诗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散文辞赋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色语言特色艺术手法作品风格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诗文共一百四十几篇,引用《列子》、《庄子》典故多达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说对老庄思想接受甚深。陶渊明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同时又是生活劳动在田园之中,很自然地,田园生活便成了他的审美对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国田园诗歌的辉煌。孟浩然赏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李白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萧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阳休之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之致,栖托仍高。历史上对陶渊明的评价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杨万里渊明之诗,春之兰,秋之菊,松上之风,涧下之水也。辛弃疾《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朱熹《朱子语类》:渊明所说者庄、老,然辞却简古。……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苏轼: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韩愈《送王秀才序》: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邪?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文天祥《海上》:王济非痴叔,陶潜岂醉人。得官须报国,可隐即逃秦。元好问《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王世贞《艺苑卮言》: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入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后人苦一切深沉,取其形似,谓为自然,谬以千里。历史上对陶渊明的评价陶渊明的作品及典故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继承了汉、魏、正始之传统,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内容充实,情感真挚,风格冲淡,韵致悠然,极善用写意的手法点染出浑朴深远的意境。第四部分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作于赴任途中,而反复抒发对田园自由生活的深深怀念之情,反映了诗人出仕与复归的矛盾心理。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陶渊明的词作陶渊明的诗作《劝农》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劝勉人们重视和从事农业劳动,共分六章。全诗结构环环相扣,写景观物,情致高远,体现出旷远的性情。其一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智巧既萌,资待靡因。谁其赡之,实赖哲人。其二哲人伊何?时维后稷。赡之伊何?实曰播殖。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其二哲人伊何?时维后稷。赡之伊何?实曰播殖。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其二哲人伊何?时维后稷。赡之伊何?实曰播殖。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其五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冀!担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其六孔耽道德,樊须是鄙。董乐琴书,田园不履。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陶渊明的轶事典故在陶渊明看来,酒甚至成为和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在世无所须,唯酒与常年”。想象即使在他死后仍然对酒念念不忘,“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虽是诙谐戏谑的口吻,但依然表明陶渊明对酒的依恋。颜公付酒钱我醉欲眠卿可去颜延之在当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曾经在寻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在始安郡这个地方当官,在经过陶潜住的地方时,便天天去陶潜家。要走的时候,颜延之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不论贵贱,只要有人拜访陶渊明,只要他有酒,就会和客人一起喝酒。陶渊明若先于客人醉了,就会对客人说:“我醉了想睡了,你离开吧。”渊明的率真就在此处。出身寒素•陈寅恪认为:“江左名人如陶侃及渊明亦出于溪族。”•郭沫若说:“陶侃本是东晋当时的少数民族溪族。”溪人是半汉化的越人。•从陶渊明的自叙中,可以看出其对自己的寒素之士的身份是十分明确的。•陶渊明在当时虽然以隐逸得高尚之名,但实际所处的社会阶层却在士庶之间。白衣送酒•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TA的资源
新上传的文档
热门下载

2022-12-08 20页

2023-03-17 27页

2022-11-16 19页

2022-11-16 17页

2022-12-14 16页

2022-12-08 20页

2022-11-17 20页

2022-12-06 23页

2022-12-07 19页

2022-11-18 15页